首页
> 政务版 > 政务信息 > 讲话文论
政务信息 ?
发展规划 
讲话文论
计划总结
工作进展
财政信息
应急管理
统计数据
?
?
讲话文论 ?
发力供给侧 打好攻坚战 加快推进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
发布处室: 办公室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04-24 ? 来源: 36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精神,总结去年全市农业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落实今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努力开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讲四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农业部门任务极为繁重的一年。全市农业系统的干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担当有为、务实创新、敬业奉献、团结奋进的精神,统筹抓好保供给、调结构,优生态、保安全,扩规模、强主体,抓改革、添活力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一些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得到部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良好态势,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市农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04.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480亿元;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首次突破6万元大关,达到63000多元,居全省第一;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评价得分77.83分,高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2.83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我们围绕中心大局,凝心聚力谋跨越、改革创新促发展、真抓实干求实效、率先垂范转作风,扎实推动农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新”: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突破。主要是粮食生产,实现了早稻、晚稻双丰收,早稻平均亩产首次突破450公斤大关、单季晚稻平均亩产首次迈上550公斤台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6.2万亩,总产量80.5万吨,荣获了省政府颁发的“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市金奖。全市蔬菜瓜果播种面积128.3万亩,比去年减少2.6万亩,减2%;总产量252.2万吨,比去年减少9.1万吨,减3.5%;总产值约41.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市肉类总产量13.5万吨,禽蛋产量3.7万吨,牛奶产量3.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2.1%,28.7%和3.1%,降幅较去年进一步拉大;但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生猪规模化程度(出栏500头以上)达79.1%,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蛋禽、肉禽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91.2%和70.2%(蛋禽存栏10000羽以上,肉禽存栏2000羽以上),分别比上年提高0.6个和19.8个百分点,市级以上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59家。
  二是都市农业建设打开新局面。农业“三区”建设初显成效,宁海县桑洲茶叶特色农业强镇、慈溪市坎墩果蔬特色农业强镇、奉化区萧王庙水蜜桃特色农业强镇、江北区慈城果蔬盆景特色农业强镇等4个乡镇和余姚市加工型蔬菜产业集聚区成功创建省“一区一镇”,奉化竹产业链、宁海县柑桔产业链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美丽田园建设拉开帷幕,全市“多彩农业美丽田园”建设动员会在奉化召开,第一批16个“美丽田园”示范点建设全面启动,冬种生产有新突破,今年春天遍地的油菜花成为一道靓丽的新景观,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好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向纵深推进,我市建设五大体系的做法得到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
  三是生态循环农业再添新亮点。全年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21万亩,应用商品有机肥11.7万吨、配方肥1.2万吨,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60.5万亩,实现化肥减量2121吨、农药减量214吨,回收处置废弃包装物695吨。超额完成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十百千”示范创建任务,新认定省级示范主体41个;圆满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任务,成功创建省级整县制推进美丽生态畜牧业试点县1个,省级美丽生态牧场21家。天胜“四不用”农场成功入选全国六大区域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市成功列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名单,奉化成为国家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奉化、慈溪、象山等3个区、县(市)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2016年,全市共抽检农产品1万余批次,其中定量抽检6455批次,总体合格率98.2%,没有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畜禽屠宰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全省率先实施主城区菜牛定点屠宰,率先整市推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保险联动机制,屠宰管理工作得到上级部门通报表扬。
  五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得到新提升。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加快,规模化育秧率达75.4%,机械化栽植率达64%,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7%,粮食机械化烘干保障能力达75%,均保持全省第一。特色高性能农机设施装备进一步推广,新增设施大棚面积79万平方米。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398家,平均每个涉农乡镇3.3个,居全国领先。余姚被评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六是现代种业发展实现新跨越。“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企业发展步伐加快,现代种业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年推广面积450万亩,遍及江西、广西、广东等9个省,市种子有限公司跻身全国水稻种子销售十强。目前已有39个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8个通过国审,4个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形成了杂交粳稻、杂交糯稻、籼粳杂交水稻三大系列,甬优9号被评为“十二五”浙江十大好品牌。全国超级稻20周年座谈会在我市召开,甬优系列杂交水稻育种和推广工作得到农业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微萌种业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瓜菜种业企业,杂交青梗菜育、繁、推一体化水平全国领先,自主研发的西瓜新品种“美都”占领海南、广东、云南等地大棚西瓜90%的市场,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6000万元,继续保持全省同行业第一。
  七是智慧农业建设迈上新征程。成立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领导小组,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农业信息化技术团队合作完成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初步设计方案,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方案明确了“一个中心+五大平台+N个应用系统”的总体建设规划,得到国内顶尖专家们的高度肯定。同时,启动了智慧农业云平台数据标准化建设和智慧农业研究院筹建工作。
  八是农业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2016年,全市有1915个村开展了土地确权工作,占应开展数的94%;74.84万户农户进行承包地测绘,完成测绘面积150.8万亩,占应测绘面积的80.1%;150个村完成审核公示,江北区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均达到69%,分别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有序终止机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九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走出新路子。我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无论是在保险品种、参保农户,还是保费、保额等方面均保持全省第一。2016年在稳步提高原有险种保险额度的同时,加快新险种开发试点,新增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水稻种植收获期间损失补充保险等9个新险种,总数达到51个,全面覆盖农林牧渔等各主导产业,全年共承保12.7万户次,承担风险保障金额67.9亿元,保费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31.1%,全年累计赔款1.3亿元,有效帮助农民减少了损失。
  十是干部队伍作风呈现新气象。在深入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要求,坚持严教育,促融合,严立规,明底线,严督查,提效能,严整改,优作风,全市农业系统呈现出风清气正、人心思进、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干事创业,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树立了农业部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良好形象。在今年开展的第九轮市级机关民主评议活动中,我局取得了开展机关民主评议活动以来的最好成绩,首次进入前五,被评为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同时,市局和余姚、慈溪、象山、奉化四个区县(市)农业部门被省农业厅评为考核优秀单位。
  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工作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实现了“十三五”农业发展“开门红”,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老百姓的认可。在这里,我代表市农业局,向大家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今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供给难以满足消费升级后的需求提出的。宁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基础,但这项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发展在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品品质不够优质,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高端、特色农产品面积不大、产量不高、生产能力不足,有竞争优势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数量不多。二是产业融合不够深入,难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还不够深入,主要还停留在农家乐“吃”的层面,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开发不够,缺乏个性化、定制化、有创意的产品和服务。三是经营规模不够大,难以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生产需求。仅管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都达到了69%,但土地流转“短小散”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不到流转面积的一半,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也不到一半,而且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四是农产品加工不够深,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产品加工业还是以初加工为主,全市九成以上的龙头企业从事的是农产品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不多,农业产业链还不长,也缺乏叫得响、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农场、大基地。五是职业农民不够多,经营主体不够强,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村实用人才短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弱化、工作行政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增量不多、总量不足,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有创意”的新型职业农业数量不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不快,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六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扶持政策不够强,难以适应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需求。一些干部对农业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农业占GDP比重低、贡献小,忽视了农业的美化生活价值、生态保护价值、国家安全战略价值和社会文化传承价值等,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大,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相适应。七是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难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发展观念还不强,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不足,发展循环农业的技术要求高,直接收益少,农业清洁化生产不够普及,种养结合还不够紧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农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总之,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的紧要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这一目标,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着力拉长农业这个“四化同步”的短腿,努力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
  二、认清形势、放眼全局,准确把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
  去年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今年2月,省委高规格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上,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出席。夏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按照“三农”工作继续为全局作贡献的指示要求,提高站位、锚定方向,用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系统推进“三农”发展全面转型。这些充分表明了中央和省委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持续重农强农的重大政治信号。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在慈溪召开了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唐一军书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三农”创新转型力度,增强“三农”发展新动能,着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美丽、农民富裕。会议前夕,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甬党发〔2017〕40号),从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增强农业发展支撑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布置了今年“三农”工作任务。另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整段大篇幅地总结和部署了农业工作,这在近几年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这些既为我们做好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更为我们增添了动力、鼓舞了干劲。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振奋干事创业的激情,争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实干家。
  今年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的攻坚之年。我市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美丽田园,产业融合、健康养生”的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产业融合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为引领,以农业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业强镇、美丽田园、农业庄园、精品农业风景线等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全力以赴打好产业融合、结构优化、绿色生态、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等五大攻坚战,加快培育农业新主体、新业态、新功能,促进农村持续增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我市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做好今年农业工作,必须要把握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重点要在目标导向上再聚焦,在实现路径上再理清,在重要抓手上再发力。
  首先,绿色都市农业是宁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导向。当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全域都市化,打造一流的城市品质,城市发展对农业功能的需求正在发生转变,要求农业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和更好的生态环境;城市居民对农业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要求农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更好更丰富的农业休闲旅游去处。因此,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美丽田园,产业融合、健康养生”的绿色都市农业既是推进全域都市化,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坚定绿色都市农业这一目标导向,扎实做好“绿色、特色、彩色”三篇文章。绿色就是要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特色就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宁波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彩色就是要坚持多元发展,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多彩农业美丽田园,把农业打造成为有的吃、有的看、还有的玩的缤纷产业。
  第二,“五化联动”是宁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路径。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产业融合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五化”,体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既关系生产力调整,也涉及生产关系完善;既关注量的均衡,也重视质的提升。其中,经营规模化是基础,只有规模化才能专业化、集约化,才能有效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抓住规模化这个“牛鼻子”;主体法人化是关键,深化改革关键还是靠人,必须着力培养一支具有法人地位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化是方向,单纯的农业生产面临“两板效益”的挤压,比较效益低,只有通过“接二连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产标准化是手段,要借鉴工业化发展理念,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实现质量兴农;服务社会化是保障,要依靠社会化服务,来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五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联动推进,在产业布局上体现三产融合、种养结合,在工作统筹上处理好数量与质量、保护与发展等关系,在力量整合上做到内外协作、合力共推,促进农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
  第三,“五大攻坚战”是宁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今年是攻坚之年,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在哪里攻坚和怎么攻坚的问题。针对宁波农业发展实际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打好产业融合、结构优化、绿色生态、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等“五大攻坚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和重要抓手。首先,要立足转型升级,打好“产业融合”攻坚战。按照“调整结构优一产、依托龙头强二产、多元发展活三产”的总体思路,以“一区一镇、两园一线”(农业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业强镇、美丽田园、现代农业庄园和精品农业风景线)为主要载体,推动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二是要立足特色精品,打好“结构优化”攻坚战。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禀赋,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导向,科学规划布局,加强政策引导,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稳步提高农业持续增收的能力。三是要立足可持续发展,打好“绿色生态”攻坚战。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控水,减肥、减药,农资废弃包装物、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大力发展“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投入”的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耕作制度创新,推广水旱轮作、间作套种、立体种养、农牧结合等模式,加快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三级循环体系。四是要立足节本增效,打好“科技进步”攻坚战。紧紧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核心,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农业科技服务;发挥先发优势,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不断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五是要立足新动能培育,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按照确权、赋权、活权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盘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功能,引导社会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向绿色都市农业,为绿色都市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技人员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扶持大学生在农业领域就业创业,探索农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为绿色都市农业发展培育新动能。“五大攻坚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互利互补,只有把这“五大攻坚战”打好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有力度,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才有希望。
  三、迎难而上,狠抓落实,争取今年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有新突破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今年我市农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两个稳定”、“两个增长”和“两个不发生”。“两个稳定”:①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4万亩以上,②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8亿斤以上。“两个增长”:①种植业增加值增长4%,②畜牧业增加值增长2%。“两不发生”:①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②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这些目标不低、担子不轻。围绕这些目标,今年重点要做好20项工作:
  (一)扎实推进“一区一镇”建设。按照全省“一区一镇”建设的总体部署,抓好首批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农业产业集聚区突出产业规模化、集聚化、生态化布局,注重农业全产业打造,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特色农业强镇突出地方特色产业,注重农旅融合,着力提高美誉度和知名度。积极做好第二批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的申报工作,力争创建1-2个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和5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
  (二)加快建设多彩农业美丽田园。以田园洁化、美化、彩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多彩农业美丽田园建设。制定出台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创建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20个。实施田园整洁行动,全面清理田间、路旁、沟渠边的农作物秸秆、农资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建立健全田园保洁长效机制;实施田园美化行动,完善农田道路、水利、电力、林网等基础设施,整治各类杂乱杆线和农业设施用房,改造提升农业生产设施;实施田园彩化行动,调整优化农作物布局,推广水旱轮作、间作套种、立体种养、农牧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44万亩,打造美丽田园景观。
  (三)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庄园。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基础实、功能拓展广、经营服务优、农旅结合深的现代农业庄园,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体验、运动、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精品农业风景线。培育现代农业庄园20个,打造精品农业风景线5条。
  (四)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鼓励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和定制配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农业企业实施“电商换市”。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外建立农产品基地,加快完善鲜活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创建“十亿级”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条。
  (五)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实施“稳粮、优经、强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保护优化粮食产能,新建标准化粮功区8万亩,新增旱粮面积1.5万亩。加强冬种生产,积极推广“双低”油菜、蚕豌豆等优质品种,深入挖掘油菜、紫云英等产业的生态观光功能,实现绿色过冬。大力发展榨菜、雪菜、西兰花、毛豆、茭白等优势经济作物,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种植业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新建高标准蔬菜生产功能区80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10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4个,蔬菜生产标准化率达到65%以上。
  (六)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按照“生态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积极创建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和示范县,新增省级示范性美丽牧场30家以上。千方百计稳定生猪生产,引导保留的规模养殖场实施改造提升,在生态消纳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挖掘生产潜能;在象山、宁海、余姚、慈溪等地新围垦滩涂,谋划建设一批现代化绿色畜牧园区,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几个年出栏10-20万头的大型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都市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农牧对接、种养结合的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继续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五查四治两打”行动,配合市环保局联合发布《宁波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存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场全部纳入当地环保部门监管平台。
  (七)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实施种业强市战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发展市种子公司、微萌种业、浙江爱卡等专业化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水稻、瓜菜、畜禽等优势种业产业,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推动市种子公司股份制改革,支持微萌种业新品种研发中心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市种植资源保护圃与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展示中心建设,加大地方特色优质瓜果蔬菜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强浙东白鹅、北沙牛、岔路黑猪、余姚番鸭等特色畜禽良种保种育种工作。健全种业管理体系,加大种子种苗打假护权力度。新增省级以上审定新品种10个,引进新品种200个。
  (八)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龙头带动,重点打造甬优水稻、余姚榨菜、河姆渡茭白、鄞州雪菜、鄞州蔺草、奉化芋艿头、涌优牛奶、振宁黄鸡、岔路黑猪、余姚番鸭、浙东白鹅和宁波獭兔等一批有市场信誉度的区域特色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强化品牌培育塑造,支持农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农农业展会,鼓励农业企业创建国家、省、市名牌农产品,不断提升宁波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0个。
  (九)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制定出台宁波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完成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十百千”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农业减量化投入、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全年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2万吨、沼液90万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70万亩、绿色防控8万亩,实现化肥减量2100吨、化学农药减量58吨。加强畜禽排泄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鼓励建设有机肥加工厂,推广沼液专业化配送模式,加快构建以粉碎还田为主,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为补充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加强餐厨垃圾饲料化利用监管,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全面推进农资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健全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70%以上,处置率达90%以上。
  (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围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这“一条主线”,紧盯地产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和部省市三级检测不合格农产品追溯率达到100%“两大目标”,全面落实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约谈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等“三项制度”,大力开展“百场培训、百场宣传、百站比武、百乡交流”等“四大活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追溯、标准和社会共治等“五大体系”,深入实施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兽用抗菌药、“生鲜乳”、农资打假和私屠滥宰等“六项整治”,加快推进全市域菜牛定点屠宰和主城区家禽“杀白净膛”上市,切实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十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健全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加大农业生产标准推广力度,建立健全“一个产业标准、一张模式图、一套讲解光盘、一本操作手册、一个示范园”的“五个一”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0个、绿色食品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认证比率达到50%以上。
  (十二)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业安全生产。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加快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规范化建设,强化省外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风险评估,加强动植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加强农业安全生产教育和监管,完善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做好农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1个、市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3个。
  (十三)优化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和产业技术集成与创新项目,构建市、县两级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高效运行模式,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和成果评选评优活动,加快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打造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平台。抓住重要农时季节优化农业服务,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组织实施农科教结合项目,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促进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认证“农民田间学校”5个,推广水稻绿色主导品种面积70万亩以上。
  (十四)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成1个省级“机器换人示范县”。优化粮食生产机械装备结构,在稳步提升粮食作物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基础上,着力提高高效植保、秸秆处理、粮食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力争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以上。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重点环节机械化,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建立一批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扶持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设施农业。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新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5个、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2个,推动农机服务规范化、规模化。
  (十五)加快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完善智慧农业云平台“一个中心+五大平台+N个应用系统”的总体建设方案,启动云平台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推进数据标准化工作,建设节本增效的种植业、畜牧业物联网应用示范100个,建立种植业数据资源库和畜牧业基础数据资源库。进一步完善智慧畜牧业、智慧农资、智慧农机系统,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平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等业务系统开发,大力实施农业部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打造“数字农业”大田示范的宁波样本。
  (十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进度督查,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权任务。积极探索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深入推进慈溪市国家级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引导土地经营权纳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村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村社内部股权流转交易细则办法;对城市化程度高、有条件的股份经济合作社,鼓励其在充分尊重绝大多数成员意愿基础上,实施有序终止退出试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做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监督管理和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确保村级换届平稳有序。
  (十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扩大总量、整合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补充完善土地流转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行整村整组委托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乡镇统一流转,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的有效机制,推动短期化、零碎化的小规模流转土地向长期化、规模化经营集中,力争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均达到70%以上。
  (十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和培训工作,推进宁海、慈溪、象山等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建设,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全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招聘会。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整合落实扶持措施,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在农业农村领域开展创业创新,兴办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和现代农业庄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农创客”、“新农人”,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业农村。开展全市十强农业龙头企业、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家庭农场、十佳大学生农业创业之星评选,新增职业农民2000名、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0个、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
  (十九)提升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农业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设无抵押农业信用贷款业务。积极引导通过产业发展基金、农业贷款贴息、农业信用担保等途径,拓宽农业融资渠道,降低农业融资成本,化解农业信贷风险。整合现有农信融资担保组织,加快建立覆盖全市的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体系。创新农业保险体制机制,稳步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推进重要险种从保基本逐步向保收益或报收入转变,扩大农产品产值保险、目标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试点,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加强承保理赔监督,保障农民权益。
  (二十)加强农业统计和现代化水平评价工作。高度重视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紧盯市委、市政府“双底线”考核目标,加强农业统计工作领导,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业统计工作机制,健全市、县、乡镇三级农业统计队伍,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的沟通衔接,切实做到应统尽统、不虚不漏。扎实开展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指导各区县市开展综合自评,促进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评价得分稳步提升。
  四、勇于担当、勇立潮头,从严锻造宁波农业铁军
  2016年,我们相继出台了“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系列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这次会议,又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落实和完成这些任务,靠的是上下同欲、勇往直前、敢打敢拼、业务精良的队伍。否则,再好的谋划也会成为虚文,再好的蓝图也会成为泡影。为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十次会议和市委七届十三次会议精神,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一支“政治可靠、信念坚定、绝对忠诚,敢为人先、务实奋进、干事担当,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干净自律,精神昂扬、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宁波农业铁军,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具体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扎实推进思想建设,不断增强党员政治定力和规矩意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扎实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以“两学一做”为主线,把农业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具体任务上来,大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打造“狮子型”班子团队,建设勇于担当、勇立潮头的宁波农业“铁军”,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是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按照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这“四铁”要求,从严锻造宁波农业铁军,把牢政治导向、实干导向、为民导向、廉洁导向,激励农业系统党员干部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积极动员各基层党组织立足工作实际,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创特色出亮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是全面深化作风建设,着力提升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形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市委“20条措施”和正风肃纪“十项规定”,加强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大明查暗访、通报曝光、问责处理、整改落实力度,推动作风建设常管常严。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加大明查暗访工作,提高机关工作成效,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
  四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强化纪律“底线”,强调“高压红线”。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规定,强化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突出抓好对农业项目资金使用、工程建设和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制度落到实处。
  同志们,如果说去年是谋划之年、起步之年,那么今年就是落实之年、攻坚之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吹响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的“冲锋号”,希望大家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全力以赴打好“五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美丽、农民富裕,为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